12G112-1《建筑結構設計常用數(shù)據(jù)(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地基基礎)》國標圖集適用于非地震區(qū)以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9度地區(qū)的民用建筑和一般工業(yè)建筑的結構設計。圖集以新出版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為依據(jù),根據(jù)規(guī)范內(nèi)容的變動情況,對原圖集的結構設計常用數(shù)據(jù)進行補充和調整,并把各種數(shù)據(jù)細化和優(yōu)化后以表格的形式給出。新增了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表、受拉鋼筋錨固長度表等表格,該表是對11G10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系列圖集內(nèi)容的補充。該圖集可使廣大設計、施工、監(jiān)理人員方便快捷的查找和使用相關的數(shù)據(jù),減少了查找規(guī)范并進行計算的時間。
12G112-1:建筑結構設計常用數(shù)據(jù)(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地基基礎)······1
目錄······5
總說明······8
結構設計基本數(shù)據(jù)······10
安全等級 設計使用年限 重要性系數(shù) 混凝土材料性能指標 (A1)······10
混凝土結構材料強度限值 普通鋼筋、預應力筋強度標準值、設計值 (A2)······11
普通鋼筋及預應力筋在最大力下的總伸長率限值、彈性模量 燒結普通磚和多孔磚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A3)······12
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 (A4)······13
沿砌體灰縫截面破壞時的強度設計值 砌體強度設計值調整系數(shù) (A6)······15
砌體彈性模量、剪變模量、線膨脹系數(shù)、收縮率 摩擦系數(shù) 抗震砌體結構材料最低強度等級 (A7)······16
建筑抗震設防標準和設防類別 (A8)······17
場地、地基 (A9)······18
地基抗液化措施 (A10)······19
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的一般規(guī)定 (A11)······20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計算調整系數(shù) (A14)······23
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適用的最大高度 (A15)······24
砌體結構房屋的層數(shù)和總高度限值 (A16)······25
抗震橫墻最大間距 房屋最大高寬比 (A17)······26
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A18)······27
結構抗震性能設計 伸縮縫最大間距 (A19)······28
伸縮縫 沉降縫 防震縫 (A20)······29
鋼筋混凝土房屋防震縫最小寬度 (A21)······30
常用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組合值系數(shù) (A22)······31
民用建筑樓面均布活荷載及有關系數(shù) (A23)······32
樓面活荷載標準值的折減系數(shù) 樓面活荷載補充 (A24)······33
商業(yè)倉庫庫房樓(地)面均布活荷載 庫房等效均布活荷載標準值 (A25)······34
電信建筑樓面等效均布活荷載 (A26)······35
電信專用房屋樓面均布活荷載值 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技術要求 (A27)······36
有醫(yī)療設備的樓(地)面均布活荷載 (A28)······37
施工和檢修荷載及欄桿水平荷載 屋面活荷載 (A29)······38
大量排灰的廠房積灰荷載與高爐鄰近建筑的屋面積灰荷載 (A30)······39
各級汽車荷載主要技術指標 (A31)······40
不同埋深處車輛荷載的豎向壓力標準值 常用墻體自重 (A32)······41
風荷載 (A33)······42
混凝土結構······43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驗算有關數(shù)據(jù) (B1)······43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驗算有關數(shù)據(jù) (B3)······45
混凝土保護層 混凝土結構的環(huán)境類別 (B5)······47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 (B6)······48
0.4倍的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 (B7)······49
0.6倍的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 (B8)······50
1.5倍的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 (B9)······51
抗震等級為四級及非抗震的受拉鋼筋錨固長度 (B10)······52
抗震等級為四級及非抗震的1.5倍的受拉鋼筋錨固長度 (B11)······53
抗震等級為三級的受拉鋼筋錨固長度 (B12)······54
抗震等級為三級的1.5倍的受拉鋼筋錨固長度 (B13)······55
抗震等級為一、二級的受拉鋼筋錨固長度 (B14)······56
抗震等級為一、二級的1.5倍的受拉鋼筋錨固長度 (B15)······57
抗震等級為四級及非抗震的受拉鋼筋綁扎搭接長度 (B16)······58
抗震等級為三級的受拉鋼筋綁扎搭接長度 (B17)······59
抗震等級為一、二級的受拉鋼筋綁扎搭接長度 (B18)······60
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混凝土板的計算原則 (B19)······61
樓屋面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 構造配筋 (B20)······62
梁中箍筋的最大間距、最小直徑 附加吊筋的承載力值 (B21)······63
附加箍筋的承載力值 (B22)······64
梁的單側縱向構造鋼筋面積及參考配筋 (B23)······65
框架梁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率 箍筋最小面積配筋率 (B24)······66
框架梁、框架柱箍筋構造要求 (B25)······67
框架柱軸壓比限值 柱端箍筋加密區(qū)最小配箍特征值 (B26)······68
框架柱箍筋加密區(qū)箍筋的最小體積配箍率 (B27)······69
框支柱箍筋加密區(qū)箍筋的最小體積配箍率 (B29)······71
鉸接排架柱箍筋加密區(qū)的構造要求 剪力墻的構造要求 (B30)······72
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構造邊緣構件的配筋要求 (B31)······73
連梁的最小、最大配筋率 (B32)······74
鋼筋、鋼鉸線和鋼絲公稱直徑、公稱截面面積及理論重量 (B33)······75
1m板寬內(nèi)各種鋼筋間距的鋼筋截面面積 (B34)······76
砌體結構······77
房屋的靜力計算方案 環(huán)境類別 耐久性規(guī)定 (C1)······77
鋼筋的最小保護層厚度 墻所用材料的最低強度等級 (C2)······78
高厚比修正系數(shù) 受壓構件的計算高度 (C3)······79
墻柱的允許高厚比 矩形截面墻極限高度表 (C4)······80
帶構造柱矩形截面墻、矩形截面柱極限高度表 墻梁的一般規(guī)定 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 (C5)······81
圈梁、構造柱設置要求 (C6)······82
多層小砌塊房屋芯柱設置要求 (C7)······83
建筑地基基礎······84
地基基礎設計等級、設計規(guī)定 (D1)······84
可不作地基變形計算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范圍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應提供的資料 (D2)······85
要求施工勘察的一般規(guī)定 地基處理方法 (D3)······86
地基處理方法 (D4)······87
各種墊層的壓實系數(shù) 強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 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 (D5)······88
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 (D6)······89
壓實填土的邊坡允許值 地基土的凍脹性分類 (D7)······90
建筑基礎底下允許殘留凍土層最大厚度 (D8)······91
坡度允許值 擋土墻 無筋擴展基礎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 (D9)······92
杯口基礎的構造要求 (D10)······93
抗?jié)B等級 地下室墻與主體結構墻之間的最大間距 基樁的最小中心距 (D11)······94
基樁耐久性規(guī)定 抗拔樁 (D12)······95